首页 > 校区新闻 > 正文
粽情端午,香韵古村——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留学生走进社区体验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6日 点击数:

端午佳节至,粽香沁人心。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端午风俗民情,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与社区居民交流622日,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组织翔安校区国际学生前往厦门市翔安区香山街道珩厝社区,参 “端午头戏,音乐FUN肆嗨”主题文化节活动

当天上午,伴着金锣的一声脆鸣,一场紧张激烈的“包粽子”大赛拉开了帷幕,社区的阿姨们分成几只队伍,她们将粽叶埋在掌心,麻利地往里填充馅料,随后再将五六颗饱满的粽子捆成一簇挂在竹竿上,晶莹的油花点缀在粽叶上,让人垂涎欲滴。

国际学生们同样跃跃欲试,他们挽起袖口,拿起粽叶,也投入到了“比赛”之中。阿姨们热心地示范,悉心指导着每一个步骤;同学们即使汉语不太好,仍然俯身倾听,仔细观察,在众人的努力下,一颗颗又小又俏的粽子很快齐整地摆在盘里。

未及晌午,厨师敞开锅盖,引来滚滚白烟,第一批粽子新鲜出炉,肉粽的清香与人群的热情氤氲交织。众人剥开油滑的粽叶,往肉粽一角大口咬去,咸糯的米粒裹满了肉汁,海蛎的鲜甜也随即迸发而出,这世上的珍馐也不过如此!茶余饭后,大家围坐在老人身侧,聆听着古厝中发生的故事,国际学生们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端午的气氛在此刻臻于佳境。

到了晚上,珩厝的天空便被五彩的光华点亮,男女老少从四处云集,兴奋地围坐在舞台前。村民们各显神通,既有酣畅淋漓的太极功夫扇,亦有充满活力的儿童多人舞蹈,更有洞箫、笛子、快板,时而凄厉,时而婉转,尽显中华文化之美。厦大学子们不遑多让,献上了一场笑料迭出的相声表演,让京派相声在闽派乡村中擦出了火花。

来自印尼的陈奕桦说道:“在本次活动中,我不但学会了怎么包粽子,也体验了一次全新经历!在我的家乡,如果有中国节日,我们平常会吃一顿团圆饭。但是在这次活动中,我终于体验了跟乡邻们吃饭,聊天等等。能跟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们一起吃饭,我感到非常开心!“

来自印度的何知书则表示:“作为一名医学生,很少有机会到社区交流。今天的表演很精彩,与村民互动很开心,这次的活动非常有趣,希望还有机会体验更多活动!”

一片粽叶,盛满友谊,闲话几句,道尽情意,愿热爱永存,不止端午,不止今夏。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接下来也会组织更多的文化体验活动,引领翔安校区国际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行践八闽,感知中国。

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文/唐浩轩 /唐浩轩 包朵兰希乐)



Top